主講人:黃帥升、黃正欣、陳一銘/萬國法律事務所律師
主 題:如何處理股東爭議及防禦敵意股東
地 點: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002會議室
地 址: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
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舉辦「東方領袖講座」,討論如何處理股東爭議及防禦敵意股東,萬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陳一銘表示,台灣的家族企業比比皆是,近年引進外部勢力的「混合型」的經營權紛爭愈多,通常是公司派自己實力不足時需要引進盟友,但引進盟友同時,也要留意如何穩固關係或安排盟友退場。
我國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,家族企業比比皆是。根據《2021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》指出,台灣上市櫃公司有1177家屬於家族企業,占比約68%,近半已經傳承至第二代,且此類家族企業控制股東家族持股率僅37%。家族企業控制持股普遍低於4成,也讓外來勢力型紛爭頻傳。這是與現任經營團隊無淵源的外部人,因看中公司價值,像是本業經營績效不佳、或名下土地極具開發價值,經營有成,但股價長期低迷,進而欲取代現任經營團隊。
陳一銘指出,外來勢力介入經營的運作方式,通常是先少量買進股票,進而爭取若干席次董事,以便瞭解公司及現任經營團隊的虛實,之後再透過公開收購或徵求委託書的方式,設法於股東臨時會中拿下過半董事席次。
陳一銘表示,因應外來勢力型的紛爭,要瞭解「這是漸進的過程」,公司派要隨時保持警覺,瞭解委託書徵求業者的動向,例如友訊經營權爭奪案中,傳聞市場派布局委託書通路已久,還有董事會席次變動、注意股權變化,根本之道是提升經營績效,爭取多數股東支持。
陳一銘說,經營權之爭就是「票多的贏、票少的輸」,是種貼身肉搏的過程,不外乎以個人、或其可直接、間接掌握其他公司,或以集團之類策略聯盟協力,包括自集中市場購買、公開收購、徵求委託書、私募或股權交換等類型。
這幾年則有較多的「混合型」紛爭,在家族或創業伙伴型的經營權爭奪中,一方股東資金有線,透過尋求外部盟友,引進外部勢力頗為常見,然外部勢力之所以願意投入,自然是有利可圖,實務上透過私募方式待後續獲利了結,並非少見。
陳一銘強調,家族發生內鬥時,一方尋求其他創業伙伴的股東相挺,壯大自己的勢力,此時除盟友的情意相挺,亦不乏對盟友許諾厚利,如分享更多權力或提高盟友持股,但如果穩固結盟關係,如何安排盟友退場,極為重要。
相關新聞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220126003522-260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