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講人:陳菊/監察院院長

主 題:企業與人權

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今天舉辦「東方領袖講座」,受邀出席演講的監察院長陳菊表示,未來企業的競爭力是「ESG(永續投資)」,而不是品質、價格與獨特性;她強調,企業注重人權與追求利潤並不矛盾,而是相輔相成,期待企業家一起來努力。

台灣上市櫃公司傍晚在台北君品酒店舉辦「東方領袖講座」,席開7桌,會中邀請兼任人權會主委的監察院長陳菊到場就「企業與人權」為題,向與會者進行長達40分鐘的演講。

陳菊首先笑談,監察院一向很少拋頭露面,過去都是面對群眾的演講,她從來沒有面對這麼多的企業家公開演講,「所以有點後悔,當時一口答應台灣上市櫃公司榮譽理事長蔡榮騰,感謝台達電對高雄市的幫忙,包括做了很多節能減碳,台達電給很多專業指導」。

接著,陳菊娓娓道來,1979年台灣當年是戒嚴年代,她跟一群不太聽話、不太乖的人反對威權,發生美麗島事件,有很多人一起坐牢、接受軍法審判,她跟前副總統呂秀蓮是8位軍法審判中的2位女性,出獄後很多職位都跟人權有關。

陳菊指出,她出獄後擔任過台灣人權促進會祕書長、會長,後來擔任台北市社會局長、高雄市長、勞委會主委,她憶起,當年首次參選高雄市長,只贏對手1114票,「當年民進黨在台北市長不可能當選,若高雄市長也落選,現今的政治生態可能就不一樣」。

陳菊說,她擔任3任高雄市長,任期長達11年半,當時因蔡英文總統施政過程面臨困境,希望她擔任總統府祕書長,隔了快13年才回到台北,謝謝大家支持,讓一個非常優秀、冷靜、理性、非典性的政治人物蔡英文能擔任總統,帶領台灣,希望和平、安全、經濟不斷成長。

陳菊表示,卸任總統府祕書長後,她擔任監察院長、人權會主委,「我支持三權分立,但台灣現階段修憲過程,從五權分立到跟全世界同步的三權分立,難度還是很高」,掌舵人權會至今,持續關心台灣所有跟人權、弱勢有關的議題,包含外籍移工人權、勞動權保障等。

陳菊認為,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是「ESG(指將環境Environmental、社會Social、治理Governance因素融入於投資決策中)」,不是品質、價格與獨特性,對地球更友善,就更容易把產品賣出去,做好ESG不是企業的成本,而是企業獲利的關鍵,落實ESG來推動企業文化的轉型。

陳菊強調,40多年前,人權只是邊緣道德的訴求,也有很多人認為人權跟他無關,跟追求商業利潤矛盾,但現今面對新興人權議題,以及國際相互依存的挑戰,人權是全世界非常重要的價值,注重人權與追求利潤不再矛盾,而是相輔相成,希望未來在人權實踐上,能夠跟台灣的企業家一起來努力。

相關新聞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220315004965-260407

 

At vero eos et accusamus et iusto odio digni goikussimos ducimus qui to bonfo blanditiis praese. Ntium voluum deleniti atque.

Melbourne, Australia
(Sat - Thursday)
(10am - 05 pm)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