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上市櫃協會理事長黃偉祥致詞,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、經濟學家丁予嘉、寬量國際(QIC)策略長谷月涵與戴德梁行(台灣)董事總經理顏炳立等四位著名專家於《2023 經濟暨金融展望》論壇,進行專題演講及綜合交流討論。
黃偉祥理事長:
地緣政治與供應鏈變遷影響全球布局
黃偉祥理事長表示,世界變化愈來愈快速,全球經濟發展的議題不僅影響著世界各國選舉,地緣政治問題也更直接地影響企業的全球布局。除此之外,在央行的強力升息下,各國金融秩序都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,某些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容忽視。
黃偉祥認為,台灣的地緣政治影響十分特殊,而且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,自2018 年美中貿易戰開始,供應鏈所出現的「去全球化」、「去台化」等現象都是警訊,台灣的廠商也因此被迫選邊站。晶片戰顯示美國已開始重視晶片自主能力,且以其做法來看,意味著全球供應鏈狀態將被改變。
供應鏈變遷、能源與糧食危機、歐洲經濟不穩等關鍵因素都可能繼續助長通膨。黃偉祥點出,雖然台灣目前情況還算很好,不過隨著經濟板塊的變動,接下來才是關鍵的一年,2023 年格外重要,企業只要能看清局勢的變化,就能在渾沌、錯綜複雜的經濟環境下做出正確的決策。
劉憶如董事總經理:
全球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升息方向不變
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認為,全球經濟正面臨三大挑戰,通膨與升息、債台高築與地緣政治帶來的經濟風險。由於美國聯準會的誤判,錯失了對抗通膨的最佳時機,因此現在不論採取升息或是縮表的貨幣緊縮政策,都已開始得太遲,且全球經濟都必須為此付出不小代價。
劉憶如指出,目前美國政府債務已超過GDP 的130%;全球公部門及非金融機構的民間部門總債務已達全球GDP 的256%。因此當美國開始調高利率,美元大幅升值,全球債務的還款壓力便大增,外債比重高的國家和企業,不但可能發生債務危機,還可能因貨幣大幅貶值而引爆匯率危機。
劉憶如以俄烏戰爭為例,戰爭造成供給的問題,加劇了通膨;而OPEC+ 減產石油的決定,表面上雖是要為可能發生的全球衰退做準備;但真正的原因與地緣政治脫不了關係。
此外,劉憶如表示,美國持續升息的大方向不會變,至於是否會造成經濟衰退,實質利率是重要關鍵,以往若實質利率在升息循環下持續為負,經濟幾乎都會硬著陸。
丁予嘉經濟學家:
2023 年全球經濟關鍵在中國大陸清零政策是否鬆綁
丁予嘉經濟學家表示,2023 年的關鍵在中國二十大之後的政經情勢,若能做到境內管制放寬及邊境鬆綁,則2023 年中國大陸GDP 可能以5%起跳。
丁予嘉指出,聯準會初期是對通膨做了誤判,直到2022 年6 月才發覺不對勁,因此7 月才開始連續升息,每次升3 碼,連升15 碼;但他預期12 月聯準會可能將放慢升息的腳步,由市場預期的2 碼降至1 碼。
丁予嘉認為美國通膨已經開始緩解,即使2022 年前兩季的經濟都是負成長,但後兩季甚至全年都可望正
成長;且按照目前的成長態勢,2023 年美國經濟成長將達到1%至1.5%。只要通膨開始下降,錢就會重新回到股市。他進一步指出,除了俄烏戰爭開始局部化,就連美中的地緣政治對抗在拜習會後也出現轉折,這都有利於2023 年的經濟展望。
谷月涵策略長:
2023 下半年才有較高機率轉為降息
寬量國際(QIC)策略長谷月涵表示,在大環境仍面臨俄烏戰爭、疫情及通膨壓力等各種挑戰的情況下,2023 年上半年聯準會不僅不會輕易降息,甚至將維持緩慢升息,直到2023 年下半年降息的機率才較高,台股屆時也較易有表現機會。
谷月涵指出,此次聯準會強勢升息,是因為不想像1983 年時一樣,見通膨好像趨緩了,就緩和升息,但
沒想到通膨再度升高,後面還需更大幅地升息。這同時也凸顯了美國政府在2008 年之後持續把利率壓得太低又太久的錯誤,導致許多公司負債比高,讓這些問題在疫情爆發後一一浮現。
谷月涵提醒,一般而言,熊市來的時候最久都會維持一年多,目前的股市也屬暫時反彈,仍有崩盤的可能
性,預計2023 年才會看到底部,並且到2023 年降息之際,股市才有復甦的可能性。
顏炳立董事總經理:
台灣房市可能出現緩步修正
戴德梁行(台灣)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指出,目前買賣雙方的心態可用「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」來形容,很多不動產的持有者覺得明天會更好,價格會回到過去的榮景,仍想以高價出售房屋,但可惜往事只能回味,根本不容易售出,因為其實整體房市已不再像往年般熱絡,買賣雙方難以達到共識,在心態上就無法成交。
顏炳立認為,即使台灣目前資金仍多,且利率仍處於相對低點,但政策打炒房阻斷建商的購地金流,讓房
市的黑天鵝變大,在政府抑制房市、央行緊縮升息,以及國際經濟動盪等情況下,房市已轉趨保守,缺乏投資和投機的買氣,僅剩下自住需求。
眼下預售屋和成屋的買氣皆已見衰退,未來需要理智地看待房價可能出現的緩步修正,並且將會以蛋白區
為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