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講人:吳中書/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

主 題:通膨陰霾何時休?

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8.5%,增幅較6月的逾40年高點9.1%放緩,顯示美國通膨開始降溫。台灣7月通膨率也回落至3.36%,甩開6月高點。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預期,2023年第2季後全球通膨才會慢慢趨緩,雖然台灣不會面臨停滯性通膨,但「接下來這段時間,經濟動能要恢復到過去蓬勃景況的可能性不高」。

吳中書強調,寧願把風險控管技術拉高一點,以備不時之需,因為接下來要面對的風險相對較高。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日前舉辦「東方領袖講座」,邀請吳中書以「通膨陰霾何時休?」為題發表專題演講。

去年開始的通膨,吳中書形容像一個碗,但加上今年的俄烏戰爭,就變成一個鐘,就是通膨從原本不大的影響,在短時間內就被快速推升,因此消退的時間也會較慢。

吳中書認為,通膨還會持續一段時間,但通膨只是這陣子會讓各國困擾,除非再有氣候、戰爭等意外。不過,全球不是一樣的面貌,阿根廷、土耳其、辛巴威、斯里蘭卡等10多個國家的高通膨還是會持續。

吳中書預估,台灣CPI年增率要跌破3%還需要幾個月時間,近來主計總處也再上修今年全年CPI預測,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,並預測明年物價才會和緩,而這個可能性非常高。他並預估,物價在明年第2季以後即會緩解,但這是建立在幾個前提假設,例如氣候不過於異常、政策不會太亂,也沒有地緣政治干擾。

此外,吳中書也指出,在全球高通膨之下,升息周期才剛啟動,對國際的經濟動能來說絕對是不好,且過去享受太多,貨幣印太多,可是大部分國家已開始面臨財政赤字和債務危機,因此接下來的幾年恐怕都是捉襟見肘,而由於疫情將慢慢不再是問題,面對未來經濟動能可能趨緩,政府可以協助的空間相對有限。

吳中書同時提到,人工智慧(AI)、雲端、大數據、生物科技等產業發展,確實會帶來革命性的時代改變,可是一定要注意,你們看得到,別人也看得到,每一個國家都投入大量資源聚焦在這些產業,就代表這些產業的風險也是很高。至於哪幾家會勝出?吳中書說:「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只有幾家會贏,當然,台灣在這些產業上是有優勢。」

展望2022、2023年的通膨走勢,吳中書特別提醒,包括俄烏戰爭、能源供給面、轉嫁效應、部分供應鏈仍有隱憂、異常氣候對大宗物資是負面衝擊,以及預期通膨居高不下等,可能是未來推升通膨的因素,需密切關注。
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39/6547996

At vero eos et accusamus et iusto odio digni goikussimos ducimus qui to bonfo blanditiis praese. Ntium voluum deleniti atque.

Melbourne, Australia
(Sat - Thursday)
(10am - 05 pm)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